同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的校级研究示范中心,在学校教务委员会和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致力于统筹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2021年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022年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校内实施,加强课程思政体系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总体布局,着力深化课程思政“育人”和“质量”内涵,实施具有同济特色的课程思政方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育才作用,在改革创新进程中培育时代新人,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
一、建设理念
中心秉持“思政引领、德育浸润、学科交叉、实践拓展”的理念,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根本遵循,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战略引领,以建设成为具有国内示范引领作用的工科为主、兼顾理、医、人文学科的高校课程思政转化与应用研究平台、教学交流平台、资政育人平台为基本目标,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运行机制,创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思政元素与学科内涵有机融合机制,厘清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建立育人成效评价体系,促进育才与育德相互支撑,实现以知识建构学养、以德育浸润心灵的育人新格局。
二、建设目标
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教研教学能力,把中心建设成为:
1.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中心
重点攻关工科类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学理基础研究,聚焦基础性、前沿性、长期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发挥同济学科优势,形成可供推广的以工科类专业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实施方略。
2.卓有成效的课程思政转化与推广中心
重点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同济特色课程体系的系统转化,建成领航性“课程群”“课程链”,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模式与推广机制。
3.国内一流的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与培训中心
重点展示同济特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建设经验,推进教学示范、开展教学培训、组建专业联盟,探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师资队伍互学互鉴的行动机制。
三、工作机制
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的校级研究中心,在学校教务委员会和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统筹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由分管副校长担任中心主任,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院长分别担任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担任执行主任。中心设课程学理、教学实践、育人能力、质量评价等研究室,下设专业类分中心,由相关学科资深教授担任分中心主任。人员专兼结合,分别参与研究和实践。以中心为主体、本研为两翼,校院联动,推动形成“理论研究—教学转化—实践应用”的运行机制。中心主任负责整体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核心问题(理论、体系、路径、评价、质保等)研究。副主任分别根据本科、研究生教育特点,推动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心执行院长负责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研究活动,促进研究成果凝练和相关措施落地;各分中心结合研究成果与专业特点,编制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组织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辐射校内外各专业。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发展规划部、教师工作部等部门负责研究成果的转化。